学院投稿 | 寓教于劳,育才于勤
来源:青春黄师
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,是推动进步的根本力量,是青年人实现美好梦想的唯一途径。书声在课堂上朗朗响起,梦想在心中悄然绽放。“繁星”社会实践团队秉持着育人之心,致力于孩子的身心发展,引导学生正确追梦,将“劳动课程”贯穿校园生活。
在特色课程中渗透劳动精神
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,语文课上,老师从一首《悯农》开始,在丁司垱小学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劳育的种子。日出于东、太阳自转,科学课上,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脚步寻找太阳的方向与季节的更替,探索农时的规律。折彩纸、点水粉、捏粘土,手工课上,在老师的详实讲述和耐心演示下,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收获了独一无二的花束、扇子和披萨饼。“繁星”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劳动教育课程上精心设计、深刻挖掘,让学生们体悟精神、感受快乐、乐于动手。
“课堂劳动小风采”

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素养
生活靠劳动创造,人生也靠劳动创造。只有让学生们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,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。大扫除和小扫除中,孩子们踊跃地拿起劳动工具,参与其中。他们有的拿清洁剂喷洒着顽固污渍,有的站在椅子上往窗户上边擦边哈气,还有的在寻找一起拧抹布和拖把的 “劳动搭子”。劳则思,思则善生。“扫小灰尘的时候,要转动手腕把扫把竖起来轻轻的拨进去”、“老师,用湿抹布顺着一个方向擦的话黑板更干净”。老师解答学生在劳动中遇到的难题,学生告诉老师自己在劳动中的新发现。整洁的校园下,因劳动而冒出的汗珠透过了衣衫,孩子们的脸上却露出了承载着成就的笑容。在一次次实践中,劳动育人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。
所有的未来惊喜
都是努力耕耘的当下
在交流体悟中夯实劳动价值
童心领悟
“我笔抒我情,我手写我心。”放下扫把,拿起铅笔,再次回归课堂。户外劳动的亲身体验,也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词语的含义。劳动可以是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也可以是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。先人的智慧是传承,也是创新。“什么是劳动?”“我们为什么要劳动?”“劳动给我带来了什么?”一个个问题的答案,也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浮现。
“劳动让我们知道做家务的辛苦,也让我们知道努力才有收获”、“劳动会给我们带来快乐、干净和好的习惯”、“每个人打扫一块地,整个地球都会变得干净”......



